31. 改善毛竹笋用竹林土壤条件的技术
32. 笋用林病虫害管理技术 加强病虫害防控通过开沟排水使竹鞭和竹笋处于通风透气的条件,改善林地环境,减少发笋成竹期病虫害的发生。可用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喷洒土壤消毒,防治竹笋腐病。对于竹笋夜蛾、竹螟、竹蝇和竹象等虫害,应该及早挖除退笋,消灭笋内若虫。在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羽化高峰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3. 绿竹林丰产培育期的应对技术 扒土、晒目、施肥等重要经营措施如出现延迟,各项管理工作滞后会对今年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可适当缩短扒土晒目时间,如果来不及施肥,可结合采笋进行施肥。 34. 笋期结束后覆盖物的处理技术 春笋自然出笋结束后,移去覆盖物,收集上层的部分砻糠,下半年覆盖时再用,同时结合林地垦复将已腐烂的稻草翻入土中。若此时还未能及时恢复产能,则采取分散、轮流的方式进行。同时,分区域收集覆盖物,拉大人员间的距离,提高单人收集面积和收集效率。 35. 覆盖笋采收不及时的应对技术 毛竹林覆盖在2019年11月中下旬已完成,1月中旬已有少量竹笋产出。对于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可采取轮流挖笋的方式进行,相邻地块的农户尽量不在同一天挖笋,农户可自行商议挖笋间隔天数(2-3天),分散、轮流挖笋。挖笋时建议将地块内所有竹笋全部挖取,避免遗漏的竹笋在下次挖笋前出土,影响品质。同时,挖笋时注意将竹笋整体挖取,勿伤竹鞭,对箨叶没有露水或失去光泽的退笋要及时打掉。 36. 覆盖毛竹林施肥技术 覆盖毛竹林一年施肥4次,分别为:笋穴肥、笋后肥、孕笋肥和覆盖肥。具体施肥方法:(1)笋穴肥:挖笋时,在笋穴内施复合肥每穴约25克,注意不要使肥料直接接触竹鞭,避免灼伤竹鞭;(2)笋后肥:6月份,在春笋结束后到入梅前,结合林地垦复,沟施或撒施经腐熟的畜肥,翻入土中,每亩施肥2000公斤;(3)孕笋肥:9月,每亩撒施复合肥100公斤;(4)覆盖肥:11-12月覆盖前,待林地浇透水后,每亩施未经腐熟的畜肥(最好是羊粪或鸡粪)2500-3000公斤和复合肥50公斤。 37. 覆盖毛竹笋用林水分管理技术 若久晴无雨,土壤干燥,笋芽膨大受抑,此时应浇水灌溉,浇水量以浇透为宜。若雨水过多,林地易积水,要事先开好排水沟进行排水,以免引起烂鞭。 38. 覆盖竹林温度控制技术 一般覆盖后,竹农会在覆盖林地插入温度计,实时监测温度,覆盖温度应保持在18℃左右为宜。温度低时,可增加砻糠来保温;温度高时,可减少部分砻糠来降温。 39. 下半年的覆盖材料的选择技术 覆盖材料一般为稻草、竹叶、麦壳、砻糠等。如出现覆盖材料供应紧张,可以提早采购,并保持材料的干燥。另外,上半年覆盖结束收集的部分砻糠,可供下半年覆盖用。 40. 毛竹笋用林示范基地建设技术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