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用“竹”架起连心桥 用“竹”铺设致富路 ——宜宾市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工作案例
来源:中国竹产业协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4
  

翻开竹业发展重点地区名录,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四川宜宾竹产业已成继浙江、福建后的一处新热点、新高地,正以昂扬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可曾记得,三年前,宜宾“竹”还名不见经传,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发展滞后,丰富的竹资源,只是承载着竹区群众的致富期盼。三年来,宜宾人勇担使命,创新求进,用“竹”架起了一座为民服务连心桥,铺设了一条致富路;用“竹”构建了一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担负起“生态首城”的职责。

宜宾河流1.jpg

一、宜宾“竹”的发展背景

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是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赋予了宜宾“竹”必须承担起生态安全和产业富民的双重使命。宜宾竹产业资源优势明显,2017年,全市竹林面积312万亩,是全国竹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是四川竹资源最富集地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但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科技创新引领不够、文旅融合不足、政策保障乏力等影响,宜宾竹业经营综合效益低下,竹产业发展举步唯艰,竹农望“竹”生叹。2017年底,宜宾竹产业总产值仅71亿元,规模以上竹企业仅23家,竹加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仅为1%。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治遵循,宜宾“竹”面临绝好的时代机遇和政治机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二、宜宾“竹”的发展路径

2018年以来,宜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宜宾实际,探索发展路径,把竹产业打造成为了宜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富民产业、兴业产业、绿色产业。

(一)精准定位,科学谋划竹业发展新方向

精准做好产业定位。宜宾竹林面积约占四川省竹林面积1/5,有竹类39属485种(其中原生竹类13属58种);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以竹类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蜀南竹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长宁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兴文方竹”“长宁苦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加工、竹生态具有较好的基础优势。宜宾市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打造“中华竹都•最美竹海”的目标,将竹产业发展列入了全市重点发展产业。

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出台《竹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制定《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构建“一海一带三区五园”发展格局(即:打造以蜀南竹海、僰王山、仁和百竹海为核心的蜀南大竹海;建设“宜长兴”百里翠竹示范带;分竹产业重点发展区、协同发展区、特色发展区,差异化协同发展;培育翠屏高端竹产品精深加工园、南溪竹浆纸工业园、长宁竹食品加工产业园、江安竹浆粕竹纤维产业园、兴文竹产品加工园)。到2020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300亿元,净增230亿元;到2025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二)转型发展,产业融合助力竹业发展新作为

狠抓竹资源保护培育。以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市为目标,集中实施一般宜林(绿)地造竹绿化、生态脆弱区治理、水系绿化、道路绿化、森林城市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竹林风景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绿化成果保护等九大任务。重点做好建点示范、连线成景、扩面增量、提质增效“4篇”文章。在建点示范方面。坚持适地适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经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高品质、高规格的在全市各县(区)各建立一个1000亩的现代竹林示范基地。在连线成景方面。结合现有竹林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保护、水土治理、竹农增收,打造5条陆路风景线和1条水路风景线,并将竹林风景线串联竹林示范基地、竹产业重点企业、竹特色镇村和竹林人家。在扩面增量方面。通过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行动、美丽城镇竹林景观打造行动、低产改造和丰产培育行动”增加竹林面积、提升竹材产量。在提质增效方面。强化竹林科学抚育管理,强化林地综合利用,加大林区基础建设。

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区域协调互补、错位发展新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扣发展竹浆纸竹浆粕产业、竹型材竹板材产业、竹家具竹日用品产业、竹食品竹饮料产业等,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支持现有市内竹产业企业股改,不断培育规模以上竹企业。按照现有竹产业发展分布优势和特点,精准定位各个竹产业园区的功能,引导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加强示范,促进园区化发展,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切实做好竹旅融合。充分做好“竹业+”文章,打造最优“竹景区”、传承最美“竹文化”。全面升级蜀南竹海景区品质,全力推动蜀南竹海5A级景区创建。高规格打造 “大竹海”旅游环线,在竹资源富集区建设10个竹特色镇和100个竹特色村。规划建设竹文化主题公园、竹工艺博物馆和大师工作室。大力传承和发展竹雕、竹簧、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中国国际竹文化竹工艺品创作大赛和以竹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作品大赛。高品位设计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宜宾“竹”特色徽标,建设蜀南竹海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摄影和文创基地。

宜宾.jpg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行业组织和高校院所的建立战略合作,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成渝地区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目标,创新组建了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实施“首席专家+创新团队+职能部门”模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针对宜宾林竹产业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全力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推广力度,把竹产业打造为继宜宾酒、宜宾茶后的又一靓丽名片。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积极组织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知名竹业展会,举办竹产业项目专题推介会。2018年6月专场亮相世界竹藤大会;连续两年与省经信部门共同主办“天府宝岛·竹工天下”竹产品工业设计专题赛;2019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共有参会嘉宾近700人(外宾63人),参展企业138家(国外企业7家),签约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107.83亿元,接待观众5.6万余人次,现场成交额1.916亿元,签订合同金额9.941亿元。

(三)创新机制,优质服务助推竹业发展新成效

创新经营模式和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地租+分红+劳务收入”“二次返利”“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等利益联结机制,创新“PPP”、涉林财政资金资产股权量化到户等模式,将林竹资源转化为林竹资本。鼓励农户以租赁、入股、互换、转让和委托(代管)等方式依法自愿流转,实行股份经营、政企联合投融资、科研院所+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经营。

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组,出台《宜宾市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竹产业发展,从竹林基地建设、竹特色镇村建设、竹精深加工、竹产业园区建设、竹工艺发展和竹文化培育、竹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创造等7个方面予以支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金参与竹业开发。加强竹产业发展用水、用电、用气、道路、通讯等基本生产要素保障。把竹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基金重点支持范畴。

三、宜宾“竹”的发展成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两年的努力,宜宾“竹”已化茧成蝶、华美蜕变,其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已经显现,已担负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使命。截止2019年底,宜宾竹林总面积达350余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983.7万亩的36%,占四川省竹林面积的20%;竹产业总产值实现218.89亿元、较2017年增长207.42%;规模以上竹企业39家,竹加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4%,带动全市竹农年人均增收1630元。宜宾竹产业方兴未艾、令人期待,它的发展,必将引领“竹”潮阔步迈向全国、迈向世界、迈向未来。


会员中心
中国竹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2735号-1
网站建设博乐虎公司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