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桃江:八种模式兴竹业 十年林改地生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1
  

12月6日,在湖南省桃江县马迹塘镇益阳仑村亿阳仑合作社生产车间里,村民们麻利地将成堆的笋干打包,准备发往湖南长沙、广东广州等地。

  这个位于偏远山乡的合作社由返乡创业青年何震注资1000万元,武潭、马迹塘镇两地30多个农户以山林入股的方式合伙开办,带动当地300多人就业,为益阳仑村脱贫作出重要贡献。这是桃江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权”分置、放活林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缩影。

  桃江县是湖南省竹林面积第一大县。在林改初期,桃江县便先行先试,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鼓励山林流转、承包经营。2009年,益阳市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桃江县对187万亩林地开始确权颁证,实现“树定根、人定心、山定权”。10年来,竹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桃江“一县一业”的先行产业、农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2009年,在桃江县林业局的协助下,桃花江镇花果山村农民高最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流转754亩林地发展笋用林,并用林权证抵押贷款50万元。高最华利用自己在江浙一带学习的笋用林培育经验,打破了当地人“一颗笋一根竹”的传统思路,引进科学技术,将亩产值由200多元提升到2000多元,树立了依靠发展竹笋产业致富的样板。

  马迹塘镇商人肖学文也抓住了林改机遇。2009年,他在鸬鹚湾村和游家村流转110亩村集体林发展笋竹两用林。3年后,基地实现亩产鲜笋500多公斤。尝到甜头后,他逐年扩大流转规模,并成立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玉兰片”笋干、明笋等30多种笋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大户,部分农户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抱团发展,走上了增收致富路。马迹塘镇大塘坪合作社已发展51户社员。上世纪90年代,竹农万国新就邀约2户村民一起发展竹产业。“我们祖辈都是竹农,一家一户做不大,想要有出路,必须联合起来做大规模。”如今已经70多岁的万国新说,“一开始,难哟。村民们觉得没有保障,不愿意入股。林改后就不一样了,家家有了林权证,底气足了,这才敢干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塘坪合作社逐渐发展了23个笋闸,生产加工干笋、明笋等产品。

  10年林改,成效明显。桃江县优化了林业经济结构,涌现大户流转林场、合作社流转责任山、农户抱团发展、企业注资+农户入股、政府主导+先进村示范、企业流转个人自留山、大户流转个人自留山、村集体承包农户责任山等8种经营模式,全县竹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建设生态桃江有机结合,形成了区域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品牌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目前,桃江县已发展笋用林6.3万亩,建成100亩以上的笋用林基地83个,发展竹笋加工企业29家,发展竹笋生产专业合作社39个,通过独立经营、加入合作社、入股企业、农闲兼业等方式,带动林农就业1.5万户4万人以上,今年全县竹业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其中笋产业有望突破5亿元。


会员中心
中国竹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2735号-1
网站建设博乐虎公司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