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竹林深处有“教授” 用技术帮助群众致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9

五一过后,吴柏林再次走进溪口林场的竹阔混交林试验基地,开始“巡视”这片他走过无数次的山林,虽然对这里的每座山、每个坳都已经了如指掌,但他还是仔仔细细地查看着林木的情况。相熟的人见到吴柏林,都会喊声“教授”。

“教授”所称非虚,他是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级),还是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硕士校外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实践导师。这位龙游的资深乡贤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多来自实践的经验,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林农。从老家龙游到技术援川的叙永,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身影。

下乡:脚底板下做研究

36年前,24岁的吴柏林从浙江林学院经济林系经济林专业毕业,分配到龙游县林场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刚工作就被委以重任,主持完成浙江省重点项目《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参与浙江省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选育出适合南方种植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浙林系17个,为浙江省油茶产业良种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年后,吴柏林调到龙游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龙游的竹林面积远远大于油茶,吴柏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竹林培育上,从此开始行走在龙游的竹海中。龙游南部竹区,吴柏林去得最多。

“他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林晓越是一名生长于林场、又扎根在林场的“林二代”。在工作中,他和吴柏林多有接触,互相知根知底。

2008年龙游县遭受南方特大雨雪冰冻自然灾害,竹林受灾严重。吴柏林及时组织竹农开展生产自救,与科研部门一起录制竹林灾后恢复重建科教片,为全国竹林受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使竹林生产全面快速恢复,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吴柏林大力推广“笋竹两用林毛竹林”主要培育模式,提升竹林产出,实现林业增效、竹农增收,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竹林培育提供示范。主持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技术规程》,建立全国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示范中心。

在工作中,吴柏林注重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把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主持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林业科技项目等20多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20多项。

入蜀:让浙江技术扎根四川

近些年,吴柏林和林晓越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曾入川扶贫,一个是去传授技术,一个是去指导生产。

根据浙川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决策部署,2018年至2020年,龙游县与叙永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叙永攻坚。2018年,吴柏林作为首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到四川省叙永县开展技术扶贫。那年,他已56岁。

龙游竹林面积43.5万亩,叙永有140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县。叙永县的竹林不仅面积大,而且竹子的品种非常多,毛竹、方竹、苦竹、绵竹……一年四季都出笋。这对研究了几十年竹子的吴柏林来说,正中下怀,他觉得自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当地重种轻管。” 吴柏林跑遍乌蒙山区,发现了这一普遍问题。

竹林管理是吴柏林的强项,他将浙江竹林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四川的竹林管理上,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解决技术应用“水土不服”的问题。

当地苦竹种植面积近4万亩,但产量低,竹笋吃起来有些苦味,卖不起价钱。“叙永和龙游虽然相隔1700多公里,但所处纬度差不多,自然条件相似。龙游县多年来深耕竹笋产业,尤其是雷竹覆盖技术已比较成熟,我就想把它嫁接到苦竹种植上来。”吴柏林说。

在龙游,雷竹覆盖的是砻糠和稻草,但叙永稻田少,砻糠和稻草不好找,如果去外地采购,成本高,显然不具有推广价值。一次,吴柏林在下乡的过程中发现,有个村民堆了一堆竹屑,用来作为食用菌培育基质。“我把手伸进去,发现里面会发热。”这一伸,让吴柏林马上兴奋起来,他决定用竹屑代替砻糠和稻草作为覆盖材料。

试验结果让当地竹农惊讶不已。原来苦竹出笋期31天,覆盖后延长到82天。原来亩均产量二三百公斤,覆盖后增长到812公斤。而且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都在覆盖物里生长,晒不到太阳,所以苦味大大减少,甚至还有一丝甜味,最高价一公斤卖到100元,亩均收益有17386元。

苦竹“早出丰产培育试验”成功,让吴柏林在叙永声名远扬,他也在2019年和2020年,两次延长援川时间,向当地竹农传授更多的良种选育、丰产培育、采笋技术知识。他成功解决了苦竹大小年关键技术问题,帮助叙永县建立油茶良种采穗圃和基因库,全面提升了叙永县竹林、油茶培育水平。他还在叙永县成立了“竹产业专家工作站”,编制培训材料,为当地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用技术帮助群众致富。

增收:让竹农确确实实有效益

走在溪口林场,可以听到“嗡嗡嗡”的割草声。

“我们早就不用除草剂了。”林晓越说。

吴柏林解释说,之前,有些竹农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过度采伐、施肥,使用化学除草剂和化学农药等技术手段,造成竹林林分结构不合理、土壤酸化、水土流失、竹林抗逆性变差,他当时就提出竹林产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施竹林生态培育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机械除草,通过5年不懈努力,全面杜绝了化学除草剂在竹林中的使用。在竹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在竹林中的使用。”

竹林里间种了一些浙江楠和红豆杉。“这是喜阴的阔叶树种。”吴柏林说,竹阔混交是为了生物多样性,也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

生态要讲,经济效益也要有。

“目前竹子整体效益不好,大小年集中,要实行错峰。”这是吴柏林近来正在摸索的新课题,通过管理,调整竹林的大小年,在同一年,让一部分竹林大年,一部分竹林小年。“就像反季节蔬菜一样,因为小年的竹笋收购价格比大年每公斤高5元到6元。”

另外,吴柏林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试验,比如引进方竹,发展林下经济,用废竹屑做生态地膜等。

“多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吴柏林说,竹农确确实实有效益了,就是政府不补助,也照样去种,这才是成功的种植模式。“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专长,改变当地林农的传统经营理念,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


会员中心
中国竹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62735号-1
网站建设博乐虎公司

首页

会员中心

电话